本文地址:http://www.eb338.com/807/?feed=rss 第一象限:我称之为专业性硬知识。 它既包括了每个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比如一门编程语言、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电路原理及设计等等。也包括了需要通过集中一段时间阅读和反思活得的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逻辑,包括哲学/文学/逻辑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普世方法论。 第二象限:我称之为应试性知识。 这个名字非常形象,就是指那些你在短时间内突击获得的知识。比如平常不学习通过期末考试周刷夜应付考试获得的知识。也包括为了考取各类证书突击准备获得的知识。 第三象限:碎片化知识。 即是消遣娱乐当中获取到的信息,例如刷微博和朋友圈获得的信息。 第四象限:经验性软知识。 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包括部分的领导力等等。 这样划分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让你明白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哪一类,加博国际vip体育在线最高占成:而且各类知识带给你何种程度的影响。 毫无疑问,我认为在年轻的阶段,最应该重点关注的是第一象限的硬知识,因为一旦步入中年面临家庭的压力,就再难有机会让你在例如大学这样的几年集中精力去习得这些知识。 然而我们的很多大学同学却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知识获取上。 当今的大学生们一进大学就开始筹备就业,刷实习经历,各种社交活动场合刷脸熟抱大腿,社团里刷头衔,但最应该刷的「硬知识」却被最大程度地忽略了。大学生们通过几个晚上通宵复习,应付考试,一些聪明的学生可能据此还会获得不错的分数,也因此常常成为炫耀的资本:你看,我复习一天就能拿到满绩。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刷夜突击应付考试得来的知识,有多少能融入血液,成为你终身受用的东西呢?恐怕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金融经济系的同学都问我: 为什么你解读这些经济现象的知识我全知道,但是我碰到类似问题就一脸懵逼了呢? 仔细品一下今天的文章,你就会有答案。 突击性的知识并不能带给你长远的获益,最终决定你的知识深度和基础思维框架的是第一象限的硬知识。而第四象限的软知识,很多时候属于在工作/人际场景当中自然习得的。 对于尚在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我非常强调第一象限知识的获取。特别反对读书无用论,特别反对靠刷夜突击应付考试,特别反对鼠目寸光看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太主张花过多的时间去锻炼所谓的“领导力” “人际沟通”等软性技能。 真正的软实力,是建立在绝对的硬实力基础之上的。而绝对硬实力,又大部分建立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让人信服的行动结果之上的。 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的竞争也是这样。 最近的中美对抗当中,美国打出一张高科技领域的王牌,断了对我们的技术和高端设备的供应,我们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好在我们还能清醒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厉害了我的国》已经被全面要求停播)。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创新,但这些东西在科技硬实力面前,不过就是花拳绣腿而已。 说到底,这也是硬知识和软知识的较量,谁强谁弱,大家一目了然。 对「硬知识」的忽略,很多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才会倍感唏嘘和遗憾。真心希望这种遗憾,不要出现在我们更年轻的一代人身上。 唯有从小就真正建立起对(硬)知识的尊重和敬畏,唯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搞研究,唯有把知识和理论吃透了夯实了,个人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才有坚实的基础不迷失不迷惘,民族在复兴的过程中才能有强大的后盾不依赖不屈服,而国家也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蜕变和崛起。 赞赏 |
|